巴西启动针对中国产赖氨酸的反倾销调查
2024年12月27日,巴西工贸部贸易救济局(DECOM)公告对自中国进口的饲料级赖氨酸(液体、HCI和硫酸盐)展开反倾销调查,调查对巴西国内赖氨酸产业造成的潜在危害(2024年12月26日DE81号)。调查旨在确定中国的赖氨酸出口价格是否反映了公平的市场价值,并评估对巴西产业的影响。(来源:https://www.legisweb.com.br/legislacao/?id=471155)
反倾销调查从2024年12月27日开始,将分析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的倾销证据,产业侵害期的调查阶段将从2019年4月至2024年3月。
反倾销是由希杰和赢创在巴西的公司向DECOM提交投诉和证据而发起的申请。DECOM验证了巴西化学工业协会(ABIQUIM)和赢创提供的生产数据,确认其具有足够的代表性,可以证明继续进行调查。
将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生产商/出口商样本,要求在发出通知后30天内提交调查表答复并根据需要提供额外证据。官方发布的中国主要生产商可以在调查开始后五个月内要求举行公开听证会。
根据官方文件,价格分析使用的是美国赖氨酸价格作为“替代方法”,DECOM认为“中国赖氨酸生产部门不存在市场经济条件”,为了“证明”这个结论,文件中针对中国三家主要生产企业所在地的很多政府相关活动报道信息和中国产业发展政策文件加以阐述和“论证”。这是西方国家在历次针对中国产品反倾销调查过程中不承认市场经济地位这套做法的延续,而这次巴西在针对中国赖氨酸反倾销中将这种手段用到了极致,可以看出在材料准备过程中,有非常了解中国国情和经济的团队发挥了很大作用。
当然,文件中也提到可以提出其他“替代方法”,以便在调查开始后70天内评估价格,前提是这些方案需要有证据支持。这方面,中国企业应该多付出努力,通过大量经营数据和市场数据,在“替代方法”上面找到突破口。
基于目前的“替代方法”(美国赖氨酸价格),初步结果显示倾销幅度为每吨842.04美元(以赖氨酸盐酸当量计算),“替代方法”参照的每吨价值要比来自中国的赖氨酸价格高出69.7%。根据政府官方发布的初步结果,表明2023年4月至2024年3月期间存在倾销。
2025年市场不确定性增加
我们上周曾经提到,也许欧盟赖氨酸和氯化胆碱反倾销案例只是一个开始,现在看来不仅仅是品种会增加,而且像巴西这样的金砖国家或许也会加入到这个行列。
当然,巴西发起一连串的产自中国的磷酸反倾销和尼龙反倾销,同近期中国的牛肉反倾销,不能说毫无关系。
针对产自中国的赖氨酸,继欧盟启动反倾销,巴西紧随其后。这项工作从2024年7月就开始了,完全是有备而来,选择在12月底这个时间节点公告,不免让人联想到12月17日欧盟针对中国赖氨酸反倾销初步调查结果和初裁结果的披露。
在巴西这次反倾销的申请企业赢创和希杰两家公司背后,我们更可以联想到后续仍然会有除了赖氨酸和缬氨酸以外的其他氨基酸遭受反倾销调查,或许已经在路上了。
值得关注的是,海外这三家动物营养领域的跨国公司,都正在出售其动物营养业务板块。某个公司最近两周出售开价又增加了20亿元。
对市场来说,将大大增加2025年市场变化的很多不确定性。
我们中国氨基酸企业必须有更高的全球战略高度来发展我们的氨基酸产业。
后续我们将找机会来剖析过去10年赖氨酸供需格局的变化和后续发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