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秣宝网询单和交易继续提升
2025年第30周,秣宝网平台询单量环比增长9.0%,交易额环比上升13.5%,成单率大幅上升到78.5%。
主要询单和交易量仍然集中在70%赖氨酸硫酸盐、98%赖氨酸盐酸盐、苏氨酸和磷酸氢钙等,询单分别上升12.6%、71.9%、46.6%和37.6%,98%赖氨酸盐酸盐成交率为94.9%,其他三个品种成交率都为80%。
7月份秣宝平台询单交易淡季不淡
往年6、7、8三月都是行业淡季,无论是海外市场还是国内市场,都处于一年中采购低谷季节。
但今年刚刚过去的7月份,秣宝网平台询单环比增加了40.1%,交易额环比增加26.1%。同时,今年1-7月份,秣宝网平台累计询单同比增加14.3%,交易额累计同比增加15.0%。
图1 2024年和2025年秣宝网平台1-7月月交易比较
2025年前6个月,中国饲料产量同比整体增加7.7%。相对2024年,2025年6、7月氨基酸交易量都有显著增加,主因是海内外都在等欧盟反倾销终裁结果。因此,从终裁反倾销税税率预披露到最后公布,下游逐渐开始采购补货,而且前期数月下游普遍看弱98%赖氨酸和70%赖氨酸的价格,致使库存保持较低水平。当尘埃落地,上游头部生产企业市场策略逐渐出台后,下游根据刚性需求,采购逐渐活跃。
虽然过去十几周豆粕和蛋白粕整体价格持续低迷,但对氨基酸的影响已经见底,蛋白粕价格走势对赖氨酸、蛋氨酸和苏氨酸的影响力相关度大幅减少。因此,采购节奏和备货库存趋于正常。
图2 2024年和2025年秣宝网平台1-7月氨基酸月交易比较
8、9月份市场趋势仍然是依据刚需采购的节奏
始于上周五的那波头部氨基酸企业报价下行,带动的市场节奏感非常强,甚至往常在周二才开始报价的一些氨基酸生产企业都在周一纷纷出价,都希望及时把握价格一次降到位的市场时机以获取更多的订单。
目前的最新报价已经处于生产企业的成本线上下,部分企业仍有微利,但部分企业已经处于亏损状态,尤其是非优势玉米产区的企业,一般情况下,比优势产区的成本要高200-300元/吨。
98%赖氨酸的性价比优势开始展现,这也是连续三周98%赖氨酸盐酸盐询单环比分别上升115%、69%和72%的主因。
相对来说,过去连续两年98%赖氨酸紧平衡致使同等生物效价下98%赖氨酸价格大幅高于70%赖氨酸。目前这个价格水平,98%赖氨酸性价比凸显之后其需求大幅增加。进入9、10月份传统旺季时,随着国内外需求同时增长,98%赖氨酸供应平衡可能将面临挑战。
无论是欧盟针对中国赖氨酸反倾销,还是美国和巴西的反倾销,不会影响赖氨酸的全球整体供应格局。因为基于目前的反倾销税税率,海外其他氨基酸生产企业利用其柔性生产线增加赖氨酸生产供应的积极性并不是太高,但需求增加变化对供需格局影响应该更大,尤其是欧盟市场,下游产业需求下降和现有库存逐渐消耗的叠加影响将会让市场显得更加复杂。
虽然氨基酸整体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但短期内赖氨酸、苏氨酸和蛋氨酸产能过剩情况并不严重。因此当前的价格可能是真实的市场体现,9月份之前大涨的机会不大,同时下跌空间也很小;反而小品种氨基酸,随着豆粕价格持续低迷,下游整体需求大幅下降,产品价格将会面临更大压力,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没法改变,尤其是第四季度巨大的新产能释放,将加快小品种氨基酸行业的洗牌节奏。
7月份市场兴趣点有所转移
根据秣宝网平台不同产品的浏览数据统计,在7月份,70%赖氨酸硫酸盐浏览量环比增加了132%,与此同时,98%赖氨酸盐酸盐和苏氨酸浏览量略有下降。
图3 2025年6月和7月秣宝网关注产品浏览量占比比例
这似乎与秣宝网平台7月份的询单和交易数据有些差距,可以理解为7月份,70%赖氨酸硫酸盐采购需求较高,甚至高于98%赖氨酸盐酸盐和苏氨酸。但关键仍是价格,下游用户当时对70%赖氨酸硫酸盐价格仍有些期许。在这种状况下,随着7月25日之后,无论是70%赖氨酸、98%赖氨酸还是苏氨酸,其报价不同程度下降,都将会刺激采购需求的变现。
下半年维生素的机会在哪里?
当前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下降节奏似乎较难控制,已经不是新产能的释放带来影响的问题,而是已经严重过剩的产能和下游需求不足的矛盾更加尖锐。
其他品种或许还有一些机会,比如维生素D3、维生素K3、维生素B1和维生素B6,但仍然要看主流产品维生素A和维生素E的动态,这两个产品往往仍然有领头作用,无论是2017年末还是去年7月底,对其他维生素产品在不同程度上都有不小的影响力。
过去几年,尤其是今年的供应格局仍然在发生较大变化,传统的油溶性维生素头部企业开始渗透到水溶性B族维生素领域,而传统的水溶性B族头部企业也开始尝试渗透到油溶性维生素领域,虽然节奏较慢,但这种变化将会加快产业供应格局的变化,并在资本市场的助力之下,推动生产供应逐渐更加集中。
这种产业集中,可以看看目前蛋氨酸、赖氨酸和苏氨酸的供应格局,上下游的话语权将会在博弈中轮换。另外,很有意思的是,下游头部企业正在持续挤占中小企业的份额,由于其需求越来越大,很难在获得稳定供应保障的同时保持价格的话语权,这将迫使下游企业,尤其是下游头部企业开始越来越需要考虑采购策略和采购手段,如何在询价方式、竞标方式、采购方式和产业布局中抢占更有利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