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秣宝网询单和交易下降
2025年第33周,秣宝网平台询单量和交易额环比分别下降38.9%和41.9%,平台周平均成交率回落到61.4%。
本周,几乎所有产品询单量都普遍下降,不同产品下降幅度在12%~75%。除玉米、玉米副产品和维生素A成单率达到100%,磷酸氢钙、70%赖氨酸硫酸盐和98%赖氨酸盐酸盐三个品种的成单率超过70%,苏氨酸成单率接近70%,其他产品成单率都较低。
需求和交易正处于全年最低阶段
本周多重因素叠加,市场需求和交易正处于全年最低谷时期。
养殖端需求疲软,养殖利润微薄(生猪微盈、蛋鸡亏损)限制原料溢价空间,后期有养殖去库存预期;玉米现货价格持续走弱,期货C2511连跌六日创合约新低,进口拍卖成交率仅14%;豆粕现货价格呈现“窄幅震荡”格局,油厂豆粕库存再升至101万吨,供应宽松格局仍然未变。
本周正处上游生产企业每月报价的前期,常规性的采购需求、询价和交易大幅下降,夏季行业市场周期性低谷因素叠加,市场价格萎靡不振。
受各种因素影响,每年的暑期采购淡季会有提前或延后,今年整体可能会出现延后,也就是说,今年的低谷期可能要延后到9月中旬左右结束。
图1 每年6-8月行业出现需求和价格低谷(赖氨酸)
今年确实有特殊之处,前期(6-7月份),无论是下游终端还是贸易商中间环节,都在消化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相对高价的库存,同时夏季需求降低。
目前的价格和市场变化,不少企业都直呼超出预料,部分生产企业不得不跟随市场随波逐流。
这种情况下,需要更冷静地观察和分析,因为不少更深层的本质性的东西仍然需要了解和分析。
如同一周前,中美贸易政策和中国对加菜籽反倾销初裁,带动豆粕库存下降,并促发豆粕现货价格环比上涨2.65%,创年内单周最大涨幅。实际上,中美贸易关税90天展期早就有预示,对加菜籽反倾销也是在业内预料中,最后靴子落地对大家心理产生较大冲击。实际上,整个豆粕市场的供需没有太大的变化,因此本周豆粕现货价格呈现“窄幅震荡”格局。必须提醒的是,第四季度预期的供应缺口仍然存在!
98%赖氨酸盐酸盐和70%赖氨酸硫酸盐的尴尬
过去三年,因出口需求旺盛,98%赖氨酸盐酸盐长期供需紧平衡,部分工厂交货期达1-2个月,价格高企。在此背景下,70%赖氨酸硫酸盐性价比凸显,被大量替代,带动其近两年新增产能消化。
过去一年欧盟、美国和巴西的一系列反倾销,虽然海外赖氨酸生产供应量仍然低于预期,但对赖氨酸的供需格局变化仍然产生不小的影响。叠加暑期订单锐减,对依赖出口的赖氨酸企业冲击显著,部分工厂频繁调价,而连续降价反而打击市场信心(一步到位式降价更易刺激消费)。
98%赖氨酸盐酸盐反替代优势明显,采购需求较强,价格接近成本线,玉米主产区企业仍有盈利;70%赖氨酸硫酸盐则亏损200-300元/吨,距现金成本仅约200元/吨。
基于我们过去20年的认知,70%赖氨酸硫酸盐在成本和价格以及营养角度,都比98%赖氨酸盐酸盐更有优势。
这一“高性价比产品亏损、低性价比产品保本”的现象,源于两者的联产经济平衡:单独生产98%赖氨酸盐酸盐成本更高,单独生产70%赖氨酸硫酸盐成本更低,需按比例联产维持平衡。近年两家工厂缩减98%赖氨酸盐酸盐产能,也有工厂单独扩大赖氨酸硫酸盐产能,打破了这一平衡,而此前豆粕高价与低蛋白日粮政策促进赖氨酸硫酸盐需求增长,以及赖氨酸盐酸盐长期高价,掩盖了失衡问题。
98%赖氨酸盐酸盐9月后需求将快速增长,价格下行空间有限;70%赖氨酸硫酸盐若再降200元/吨将面临现金流亏损,企业是否愿意贴现金损失生产仍然存疑。预计四季度需求上升、全球供需再平衡后,赖氨酸硫酸盐需求或恢复性增长,整体赖氨酸价格大幅下行概率低,但价格上涨需基于畜牧养殖与饲料端需求增长的支持。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70%硫酸盐曾达3.9元/公斤低价,但当时玉米价格1600元/吨(较当前低600元/吨),工厂仅略亏,距现金成本仍有400-500元/吨空间,与当前成本环境不可比。
下游库存逐渐减少,采购季就在后续数周内到来
过去数周,在价格不明朗的情况下,尤其是前期有不少库存情况下,下游采购积极性下降,以消耗库存为主。
根据本周秣宝网调研,部分下游饲料企业库存已经下降到了25-45天的用量,无论价格走势如何,9月份某个时段仍然将进入采购季。尤其是在目前氨基酸和维生素大部分产品都在成本线上下打磨,针对第四季度一年中相对需求最好的时段,可能未来数周是采购做库存比较好的时段。
即使下周工厂新报价可能仍会有下行,但9月末再次报价升高的可能性不小。因此,未来数周采购风险也就不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