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提要
本周五玉米现货均价续跌至2354元/吨(-0.74%),区域分化加剧:华北新粮上市冲击价格快速下行,东北陈粮见底相对抗跌。期货C2511收2170元(-1.13%)。进口拍卖成交率降至11%,新粮供应压力持续。养殖深度亏损及深加工压价严重抑制需求。短期“供强需弱”格局难改,新粮集中上市前价格预计震荡偏弱。建议现货逢高减持,期货观望为主,重点警惕天气及新粮上市节奏风险。
一、现货市场动态
1. 价格走势
- 玉米现货:本周五现货均价2354元/吨,环比下降0.74%,但同比升高1.09%。
- 华北快速下跌:新玉米陆续上市,新陈粮源叠加,山东深加工企业到货车量破千辆,收购区间下移至2250-2378元/吨(周跌10-40元/吨),局部价格向2300元/吨(1.15元/斤)乃至更低靠近。贸易商报价下跌10-30元/吨。
- 东北相对坚挺:基层余粮见底,用粮企业低库存下有补库需求,部分企业新粮开秤价同比上涨(如内蒙古伊品30%水分潮粮1788元/吨,同比+58元/吨)。京粮龙江、龙凤淀粉等企业陈粮报价上调10元/吨。
- 港口稳中偏弱:北港新粮集港量略增,报价松动;南港库存下行及成本支撑下报价弱稳,饲企观望。

图1 主要省份和全国玉米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秣宝网)
2. 驱动因素
- 新粮上市冲击:华北新玉米上市量增,贸易商为腾库积极出清陈粮,市场供应宽松。
- 进口持续补充:中储粮进口玉米周度投放15.95万吨,但成交率降至11%(上周26%),累计成交率31%,政策粮源持续投放。
- 天气影响:黄淮大部、西北地区东部降水偏多,需注意排湿散墒,防范后期倒伏风险,但整体丰产预期强。
- 饲料企业维持“随用随买”策略,物理库存周期降至低位(约28天)。
- 深加工企业到货充足时压价明显,部分亏损企业甚至暂停收购。
二、期货市场:主力合约(2511)
- 本周五C2511合约收于2170元/吨,周跌1.13%,降至三周低位。新粮集中上市临近,市场谨慎观望,成交持仓双双减量。
- 新粮丰产预期及上市压力主导市场情绪,但盘面持续下跌后,进一步做空动能减弱,短期或维持底部震荡。

图2 大商所C2511玉米期货价格走势图(日k行情)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三、周边市场和下游产业
1. 替代谷物
表1 替代品市场

进口谷物大幅减少:2025年1-8月,我国进口玉米88万吨,同比减92.9%;进口高粱298万吨,同比减48.7%;进口大麦659万吨,同比减39.4%,国产玉米需求相应增加。
2. 养殖产业
- 均价跌破13元/kg,创年内新低。养殖端大部亏损,出栏积极性高,供应压力大。双节临近消费或趋增,但供需宽松格局难改。
- 白羽毛鸡均价6.88元/kg(环比-1.99%),养殖亏损加大,补栏情绪偏弱(鸡苗价格环比-3.08%)。
- 棚前批发价涨至3.66元/斤,中秋节日需求带动蛋鸡养殖全面恢复盈利。
畜禽存栏高位支撑饲料刚需,但养殖利润不佳(生猪深度亏损)严重制约原料溢价空间,饲料企业采购心态极其谨慎。
3. 深加工产业
- 开工率小幅回升:淀粉开工率59%(周+4%)、酒精42%(周持平)。
- 亏损压力扩大:产品价格跟跌原料,企业加工利润环比恶化。
四、核心矛盾与后市展望
1. 短期矛盾
- 新粮集中上市VS需求疲软:华北新粮上量持续增加,东北新粮也即将大规模上市,市场供应压力骤增。而饲料企业和深加工企业受利润不佳影响,采购意愿低迷,多维持低库存策略,“供强需弱”格局突出。
- 区域供需分化:华北面临新陈粮叠加的双重压力,价格快速下行;东北则因陈粮见底和新粮高开预期,价格相对抗跌。这种分化格局可能持续至新粮全面上市。
2. 中期驱动
- 主产区新季玉米整体长势良好,丰产预期较强。新季玉米种植成本同比虽有下降,但人工、化肥等成本仍构成价格底线。
- 进口玉米预计将保持在配额以内,国产玉米供需趋于紧平衡。国家储备调控政策力度及对新粮的收购态度将是影响市场情绪的关键。
3. 价格预判
- 现货:短期全国玉米均价预计在2280-2380元/吨区间震荡偏弱运行。新粮集中上市后,季节性回落压力较大,需关注天气可能带来的上市节奏变化。
- 期货投资者:C2511合约短期或在2100-2250元/吨区间运行,关注新粮上市压力与成本支撑的博弈。
五、操作建议
- 贸易商:华北地区建议逢高积极出货陈粮,最大限度规避新粮上市冲击。东北地区可关注新粮上市后的性价比采购机会,但需严格控制库存。
- 用粮企业:维持随用随采策略,保持低安全库存。可密切关注新粮上市后的价格变化,寻找优质粮源的建库机会。
- 短线:区间震荡思路操作,密切关注新粮开秤价、上市进度及天气变化。
- 中长期:远月合约重点关注新作产量确认后的趋势性机会,注意风险控制。
六、风险提示
- 天气异常:密切关注早期霜冻或持续降雨对华北及东北新玉米最终产量、质量和上市进度的潜在影响。
- 政策变动:关注中储粮进口玉米拍卖政策是否调整(如缩量或停拍)以及是否会启动新季玉米收储。
- 需求不及预期:养殖利润若持续深度亏损,可能导致产能加速去化,进而削弱中长期饲用玉米需求。
- 国际市场波动:虽然进口减少,但国际玉米市场大幅波动仍可能通过情绪影响国内市场。
(数据来源:秣宝网、大连商品交易所、东方财富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