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察点:未来1-2周重点关注中美谈判实质进展、国内115万吨库存去化、美豆收割压力及南美播种天气。
本周提要
本周五豆粕现货跌至3014元/吨,环比降1.65%。油厂库存115万吨历史高位、中美会谈乐观预期及美豆丰收共同压制市场。短期料2950-3150元/吨震荡,建议逢低分批补库。关注中美贸易实质进展及库存去化速度,现货弱现实与远期预期持续博弈。
一、现货市场
1. 国内现货价格
- 现货价格:本周五全国豆粕现货平均价格为3014元/吨,环比下降1.65%,同比下降3.15%。价格呈现“弱势下跌,普遍回调”格局。
- 高价区:新疆(3500元/吨)因地理位置偏远,运输成本高,价格依然坚挺,但周涨幅明显收窄。
- 低价区:绝大多数地区价格出现下跌,例如:
- 广东东莞2960元/吨,跌40元/吨
- 防城港2980元/吨,跌40元/吨
- 泰州油厂2910元/吨,跌30元/吨
- 盘锦油厂3040元/吨,跌30元/吨
- 北京油厂2990元/吨,跌30元/吨
- 山东、江苏、河南等地亦有10-20元/吨不等的跌幅。
- 其他主要区域:福建地区报价3020元/吨(跌20元/吨),西安油厂3100元/吨(跌20元/吨)。
- 超高库存压力:油厂豆粕库存升至115万吨(环比+2万吨),创近年新高,部分油厂出现胀库,催提现象普遍。
- 巨量到港与高开机:9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估仍在1000万吨左右高位,油厂开机率维持高位,周压榨量240万吨左右,豆粕产出持续大于提货量,供应压力巨大。
- 中美会谈预期乐观:中美经贸团队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会谈,并就部分议题达成基本框架共识,市场对远期供应缺口的担忧情绪降温,看空后市情绪增强。
- 成本因素:南美大豆升贴水报价虽小幅下调但仍相对坚挺,进口成本对国内豆粕价格仍有一定支撑。
- 技术超跌:期货价格破位下跌,触及关键心理位,技术面存在超跌反弹需求。

图1 各地豆粕和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秣宝网)
二、国际供应影响
- 丰产与收割压力:USDA 9月报告虽小幅下调单产至53.3蒲式耳/英亩,但因播种面积调增,总产量预估上调至43.01亿蒲式耳,创历史新高,期末库存小幅上调至3亿蒲式耳,报告中性偏空。美豆优良率为63%,收割率5%,收割工作逐步展开,季节性供应压力显现。
- 出口困境与政治喊话:中美大豆贸易近乎停摆,中国买家大量转向南美。特朗普政府呼吁中方购买大豆,但中方未予回应,美豆销售停滞,CBOT大豆期货价格承压。
- 出口强劲,新作播种开始:预计9月大豆出口量753万吨,高于去年同期。2025/26年度大豆播种已完成0.12%(略快于去年),但中西部干旱可能中断作业,引人关注。行业组织预测巴西新季大豆产量将达创纪录的1.70-1.7767亿吨(同比增3-10%),出口量预估1.09亿吨。
- 压榨需求增加:因国内生物柴油需求增长,巴西植物油工业协会(Abiove)将2025年大豆压榨量预测上调至5850万吨(同比增5%)。
- 对华原豆出口激增: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国大量采购阿根廷大豆,2024/25年度阿大豆出口量飙升至881万吨(六年新高),但这导致其国内压榨厂原料短缺,产能闲置率高达31%以上,豆粕和豆油产出受影响。
- 面积预计减少:2025/26年度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减少4.3%至1760万公顷。
三、国内供需矛盾
- 进口到港量:9月到港量预估1000万吨,10月后到港量预期逐步下降(机构统计10月买船826万吨,11月800万吨左右),但短期供应极度宽松。
- 潜在缺口:尽管近期中美会谈释放乐观信号,但实质性采购协议尚未达成,四季度大豆供应缺口预期(200-300万吨)依然存在,只是被当前的高库存和乐观情绪暂时掩盖。
表1 国内豆粕供需关键指标对比

四、期货市场
1. 主力合约(M2601)
- M2601合约周五收于3019元/吨,周跌1.53%。全周呈现“破位下跌”态势。
- 利空打压:现货高库存压力、中美会谈乐观预期缓解缺口担忧、美豆收割压力。
- 关键技术位:盘中跌破3000元/吨重要心理关口,低点触及2990元/吨,技术形态偏弱。

图2 大商所连豆粕2601期货合约走势图(日k行情)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2. 多空博弈焦点:
- 多头逻辑:四季度潜在供应缺口、进口成本支撑、技术超跌后的修复需求。
- 空头依据:国内现货超高库存(115万吨)、巨量大豆到港、油厂高开机率、中美关系潜在缓和可能、全球大豆整体供应宽松(美豆丰产、南美预期丰产)。
五、下游养殖
1. 养殖产业
- 养殖效益微薄:猪粮比价约5.78:1,养殖端仍处于盈亏边缘或微利状态,制约饲料消费能力和意愿。
- 豆粕需求:存栏基数提供刚性需求,但养殖盈利不佳且低蛋白日粮推广,豆粕添加比例维持在较低水平,需求增量有限。
- 节前备货效应减弱:“双节”(中秋、国庆)前备货需求未达预期,对价格拉动有限。
- 替代品使用:企业严格控制饲料成本,积极使用菜粕、DDGS等替代品。
饲料企业物理库存多维持7-10天的偏低水平,采购策略以“随用随买,逢低补库”为主。尽管豆粕因其价格低位性价比优势显现,添加比例有所增加,表观消费量曾达170.91万吨(同比增17.35%),但高价接受度差,且整体养殖效益不佳抑制了大规模备货需求。
六、后续展望
- 预计2950-3150元/吨区间震荡,重心下移。重点关注中美高层后续沟通能否带来实质性采购协议,以及油厂库存是否出现拐点。若库存开始下降或美豆出现反弹,可能带动期价技术性反抽。
- 美豆收获上市期的压力、南美播种天气(拉尼娜发展)及国内“双节”后需求变化将是主导因素。区间看2900-3200元/吨。若中美未达成协议且南美天气正常,压力仍存。
- 中美贸易关系:高层通话及会谈后续进展,是否涉及美豆采购及关税调整。
- 国内库存去化:油厂豆粕库存能否止升回落(当前115万吨高位)。
- 南美天气与播种:拉尼娜现象对巴西大豆播种进度的影响是否加剧。
- 下游需求韧性:豆粕性价比优势下,饲料企业备货策略会否变化。
七、投资策略建议
- 现货价格跌至2950-3000元/吨区间可考虑分批建立安全库存。优化饲料配方,增加性价比更高的替代品(如菜粕、DDGS)使用比例。
- 谨慎操作,优先出货缓解库存压力,利用区域价差进行套利操作的难度和风险加大。
- 期货(M2601):短期区间震荡思维操作,关注2950元/吨附近支撑和3050-3100元/吨附近压力。急跌至支撑位不宜过度追空,反弹至压力位承压则可考虑轻仓试空,严格止损。
- 期权:可考虑在重要事件节点买入虚值看涨或看跌期权博弈波动率提升。
八、风险提示
- 中美关系突发逆转:若会谈未能取得进展甚至恶化,缺口预期重燃。
- 南美天气严重恶化:拉尼娜导致巴西播种严重延迟或出现减产预期。
- 国内库存超预期下降:油厂因胀库大幅停机或下游备货需求集中释放。
- 库存持续累积:油厂豆粕库存无法有效去化,甚至继续攀升。
- 中美达成采购协议:中国恢复采购美豆,远期供应缺口预期证伪。
- 全球丰产预期强化:美豆实际单产超预期,南美播种面积及生长状况良好。
- 宏观系统性风险:美元持续走强或全球经济衰退预期打压大宗商品整体价格。
(数据来源:秣宝网、大连商品交易所、东方财富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