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察点:未来1-2周重点关注阿根廷政策后续影响及周度出口数据、国内油厂豆粕库存去化速度以及“双节”后下游需求的持续性。
本周提要
本周五豆粕现货跌至2977元/吨,阿根廷突降关税冲击全球市场,国内库存123万吨创新高。短期料2900-3100元震荡,建议逢低分批补库。关注南美播种天气及中美关系进展,长期震荡格局难破。
一、现货市场
1. 国内现货价格
- 现货价格:本周五全国豆粕现货平均价格为2977元/吨,环比下降1.22%,同比下降4.80%。价格呈现“大幅下跌后趋稳”的走势,区域间价差进一步收窄。
- 周初大跌:受阿根廷取消出口关税的突发消息冲击,市场看空情绪浓厚,贸易商降价出货,现货价格大幅下挫。
- 周末趋稳:随着市场情绪逐步消化,加之双节前备货需求对价格形成一定托底作用,价格跌势放缓。
- 阿根廷政策冲击:阿根廷宣布暂停大豆、豆粕和豆油的出口关税,使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成本大幅下降,挤占了美豆的出口份额,对全球豆系价格构成沉重压力。中国买家迅速采购了至少10船阿根廷大豆,使得此前市场担忧的四季度供应缺口预期大幅缓解。
- 国内超高库存:油厂豆粕库存升至123万吨(环比+8万吨),创下新高。供应宽松格局是压制现货价格的根本因素。
- 节前备货需求:临近国庆和中秋假期,部分饲料企业有备货需求,低价现货成交有所改善,对价格形成阶段性托底。
- 成本支撑减弱但仍在:美豆价格虽因阿根廷事件下跌,但在1000美分/蒲式耳附近获得支撑,限制了国内豆粕的下跌空间。

图1 各地豆粕和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秣宝网)
二、国际供应影响
- 出口前景黯淡:中美领导人通话未涉及大豆采购,中国自5月以来未采购任何新作美豆。阿根廷的零关税政策进一步挤占了美豆的出口空间。
- 价格承压:CBOT大豆期货价格因此跌至六周低位。尽管美国大豆优良率持续下滑为市场提供了一些支撑,但难以抵消出口疲弱的利空。
- 丰产预期强劲:分析机构预测巴西2025/26年度大豆产量将达到1.78亿吨的创纪录水平。
- 出口节奏调整:巴西全国谷物出口商协会将9月大豆出口量预估下调至715万吨,反映出阿根廷政策带来的竞争压力。
- 政策“过山车”:阿根廷政府宣布从9月22日起暂停农产品出口关税,但在9月25日又宣布恢复(肉类除外)。尽管政策短暂,但已成功刺激农户销售并改变了短期国际贸易流。
- 对华出口激增:中国在零关税窗口期迅速采购了大量阿根廷大豆,有效弥补了国内远期供应缺口。
三、国内供需矛盾
- 进口到港量:9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估在950万吨左右,供应保持充裕。
- 潜在缺口:由于中国大量采购阿根廷大豆,此前市场担忧的四季度大豆供应缺口(预估200-300万吨)已基本被填补。后续关注点转向11月后的大豆采购进度。
四、期货市场
1. 主力合约(M2601)
- M2601合约周五收于2936元/吨,周跌幅2.75%。全周波动剧烈,呈现“恐慌下跌后技术性反弹”的态势。
- 周二受阿根廷消息冲击,期价大幅下挫,低点触及2907元/吨。
- 随后市场情绪平复,空头回补带动期价超跌反弹,缩减部分跌幅。

图2 大商所连豆粕2601期货合约走势图(日k行情)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2. 多空博弈焦点:
- 多头逻辑:美豆成本支撑、节前备货需求、技术面超跌反弹。
- 空头依据:阿根廷政策冲击全球供应格局、国内现货高库存、中美采购协议无进展。
五、下游养殖
1. 养殖产业
- 养殖效益仍处盈亏平衡线附近,豆粕添加比例维持低位,需求增量有限。
- 存栏量保持高位,提供了稳定的刚性需求。但养殖利润微薄,企业仍积极使用其他杂粕进行替代。
饲料企业维持“随用随采”策略,物理库存天数在7-10天左右。豆粕因价格处于低位,性价比优势凸显,添加比例有所回升,但整体消费难有超预期表现。
六、后续展望
- 预计M2601合约在2900-3100元/吨区间震荡。节前备货结束后,若库存去化不力,价格可能再度承压。
- 市场焦点将转向南美天气(拉尼娜现象对巴西播种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的后续进展(如10月底APEC峰会)。若南美天气出现问题或中美谈判出现转机,可能提供新的价格驱动。
- 南美播种天气:拉尼娜现象的发展情况。
- 中美贸易关系:10月APEC峰会前后是否会有新的谈判。
- 国内库存去化:油厂豆粕库存能否出现拐点。
七、投资策略建议
- 现货价格在2950元/吨以下可考虑分批建立安全库存。优化配方,利用当前豆粕的性价比优势。
- 谨慎操作,优先出货,降低高库存风险。可利用区域价差进行套利,但难度较大。
- 期货(M2601):短期可按区间震荡思路操作,在2900-3050元/吨范围内高抛低吸。
- 期权:可考虑在价格波动率回落时,卖出宽跨式期权以赚取时间价值。
八、风险提示
- 南美天气异常:巴西播种期出现严重干旱,引发产量担忧。
- 地缘政治事件:中美贸易关系突发性缓和或恶化。
- 库存压力持续:国内豆粕库存无法有效去化。
- 阿根廷政策再现变动:若再次推出刺激出口的政策,将冲击市场。
- 全球丰产预期强化:美豆单产上调或南美新作产量前景良好。
(数据来源:秣宝网、大连商品交易所、东方财富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