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提要
本周五豆粕现货跌至3052元/吨,美豆回调及国内高库存施压市场。USDA报告虽偏多但利好出尽,巴西播种延迟支撑远期价格。短期料2950-3150元/吨震荡,建议逢低补库。核心关注南美天气演变与国内库存去化速度,二者将决定中期方向。
一、现货市场
1. 国内现货价格
- 现货价格:本周五全国豆粕现货平均价格为3052元/吨,环比下降1.45%,但同比仍上升2.71%。价格呈现“震荡下跌”格局,区域间有所分化。
- 高价区:陕西3220元/吨,吉林3200元/吨,四川3190元/吨。
- 低价区:广东、上海等地价格在3030元/吨左右。
2. 价格驱动因素
- 成本支撑犹存:尽管美豆回落,但价格绝对值仍处高位,且巴西大豆升贴水保持坚挺,进口成本对国内价格仍有支撑。
- 压榨利润亏损:国内豆粕压榨利润亏损明显,限制了价格下方的空间。
- 美豆价格回调:美国大豆在创下1169.5美分/蒲式耳的17个月新高后,因利多出尽多头平仓而连续下跌,削弱成本端支撑。
- 国内供应宽松:油厂开机率持续攀升,周度大豆压榨量维持在220万吨左右的高位,豆粕供应充足。
- 高库存压力:豆粕商业库存维持在99万吨的高位,同比增加19万吨,供应压力显著。

图1 各地豆粕和全国豆粕平均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秣宝网)
二、国际供应影响
- 报告中性偏多:11月USDA供需报告将新作单产下调至53蒲式耳/英亩,产量降至42.53亿蒲式耳,期末库存亦小幅下调,但数据基本符合预期。
- 出口表现强劲:民间出口商报告向中国累计销售112.2万吨大豆,标志着中国买家重返市场。
- 远期供应压力:机构预测2026年美豆种植面积将扩大4%至8450万英亩,为市场带来远期压力。
- 播种进度延迟:受中西部降雨不足影响,播种进度达71%,落后于去年同期的80%。
- 产量预估下调:受天气影响,部分机构将产量预估下调超200万吨,至1.7876亿吨,但仍属丰产预期。
- 豆粕出口创纪录:11月豆粕出口量预计达268万吨,创历史新高,挤占全球粕类需求份额。
- 播种进度偏慢:截至11月12日,播种进度为12.9%,同比落后7.4%,主要因产区过量降雨影响。
- 产量维持稳定:USDA对其新作产量预估维持在4850万吨不变。
三、国内供需矛盾
- 进口到港量:11月进口大豆到港量预计在800万吨左右,供应环比有所下降。
- 潜在缺口:短期供应充足,但远期(尤其明年一季度)大豆采购进度偏慢,潜在缺口风险仍需关注。
表2 国内豆粕供需关键指标对比

四、期货市场
1. 主力合约(M2601)
- M2601合约周五收于2996元/吨,周环比下跌2.85%。全周呈现“震荡下跌”态势,周四最低触及3000元/吨关口,技术面转弱。

图2 大商所连豆粕2601期货合约走势图(日k行情)
(截图来源:东方财富网)
2. 多空博弈焦点:
- 多头逻辑:美豆成本支撑、压榨深度亏损、国内库存有望进入去化周期。
- 空头依据:国内高库存压力、下游需求疲软、巴西丰产预期与中国大规模采购美豆利空远期市场。
五、下游养殖
1. 养殖产业
- 价格围绕11.3-11.5元/公斤震荡,养殖仍处亏损边缘,抑制饲料消费增量,豆粕添加比例维持低位。
- 存栏量保持高位,但养殖利润微薄,饲料企业配方中积极使用菜粕等替代品,以控制成本。
饲料企业物理库存维持在7-10天,采购策略以“随用随采,逢低补库”为主。豆粕虽具性价比,但整体需求难有超预期表现。
六、后续展望
- 预计在2950-3150元/吨区间震荡。市场关注点转向美国出口数据和南美天气,若库存开始下降,价格可能获得支撑。
- 南美大豆的最终产量和国内节前备货需求将是决定性因素。若南美天气正常,价格重心或下移;反之,若出现天气问题,价格可能反弹。
- 南美天气:巴西和阿根廷播种季的降雨情况(拉尼娜现象的影响)。
- 国内库存去化速度:能否有效跌破90万吨。
- 美豆出口动态:中国采购美豆的持续性。
七、投资策略建议
- 现货价格跌至2950-3000元/吨区间可考虑分批建立安全库存。同时优化配方,增加杂粕使用比例。
- 谨慎操作,优先出货,可利用区域价差(如陕西与广东价差近200元/吨)进行套利。
- 期货(M2601):短期可按区间震荡思路操作,关注2950元/吨支撑与3050元/吨压力。
- 期权:可考虑在波动率较低时卖出宽跨式期权。
八、风险提示
- 南美关键生长期天气出现严重干旱。
- 国内豆粕库存超预期快速下降。
- 巴西大豆最终产量超过1.78亿吨。
- 国内养殖需求持续低迷,豆粕库存去化不畅。
- 中国持续大规模采购美豆,缓解远期供应担忧。
(数据来源:秣宝网、大连商品交易所、东方财富网等等)